首先,演員的創造過程始終處在一種雙重心理活動之中。
作為演員,一方面是他在藝術創造上的心理活動,從劇本創作到經過導
演的二度創作及其他藝術部門的相互配合直到演員舞臺上的即時表演,要體
驗角色的心理,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要接受同臺演出中的刺激,要去感受
舞臺上的氣氛,這一切都屬于藝術創作心理活動;另一方面,他在演出中總
會聽到觀眾的掌聲、嘆息聲、笑聲、咳嗽聲,或低語聲等反應,在這種直接
聯系中也會進而引起演員心理上的活動。
其次,觀眾的欣賞過程中也存在雙重的心理活動。
對于具有不同文化積累和鑒賞能力的觀眾來說,演員的創造激發了他們
的想象與感受,他們或者被情境所震撼,或者為人物的命運而嘆息、優慮
歡笑,都屬于一種藝術創作心理活動,這種藝術創作心理活動,是在演員的
藝術創作過程的激發下發生的;與此同時,觀眾還有著另外一種心理活動,
那就是觀眾在欣賞演員表演時還存在著一種鑒賞與評價的心理,是觀眾在表
演欣賞時滿意與不滿意,理解與不理解,接受與不接受演員的創作而產生的
心理活動,也就是說,在觀眾的心理上還會對演員的表演給予鑒賞和評價。
觀眾的這些心理活動必然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反饋到演員那里。影視表
演的反饋可以來自報紙雜志的評論文章,可以來自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
媒體。我們以舞臺表演做例子,有經驗的表演藝術家在舞臺上總會憑借自身
積累的經驗來判斷和衡量觀眾對自己表演的適應度和滿意度,而且也會時刻
調整自己對人物的把握與交流、適應的方式,以及語言或動作的幅度等。例
如:當扮演羅密歐的演員在墳墓中看到躺在那里的朱麗葉的“廠體”時,他
痛苦地念出了人物的臺詞,本來預期的表演效果應該是由于羅密歐的悲痛欲
絕,即便是鐵石心腸的觀眾也要隨表演者的表演做出悲痛的反映,但若是這
時舞臺下面傳來嗡嗡的騷動聲,一片亂哄哄的場面,那么演員一方面還要繼
續他的表演創作,但同時他也會去思考為什么觀眾的反應會是這樣的?他會
去判斷這一場觀眾的文化層次,欣賞趣味,也許會去猜測觀眾席里是否出現
了什么事故,他還會去想自己在表演上是否存在疏漏。由此可見,盡管表演
者們都在全神貫注地進行著角色的創造,然而他們也并非完全“忘我”,他
們有意識無意識地都會感覺得到觀眾的呼吸,以此來判斷觀眾是否進戲以及
進戲的程度。觀眾的反映對于舞臺上的藝術創作是一種肯定或否定的信號,
而且這種信號對于演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信息,表演藝術的創造離開觀眾的
評價是不可想象的,演員把觀眾視為“上帝”,就是希望得到觀眾對自己所
創造角色的認可和贊同。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蘊、鑒賞能力、知識積累以及生
活體驗的觀眾會把自己的經驗與角色在心理進行比照和滲透,從而表現出對
表演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可見,表演創造是在一種既包括演員也包括觀眾
在內的藝術心理活動中完成的,而且這是一種雙向的心理活動。
當然,這一雙向的心理活動并不總是和諧統一的,一日這種藝術默契破
裂就會發生逆轉、背離甚至激烈沖突,只有表演者和欣賞者在對美的認同上
達到一致的時候,才能保證表演的完美和升華。因此,研究演員和觀眾之間
的雙重心理活動,對于演員的創造心理以及觀眾的接受心理研究都有著極為
重要和積極的意義。